马士英和侯恂等人,败得太快,根本无人敢救援,就是手中没兵马,说话不硬气。
左良玉一拉一打,手段老练很快就把侯方域训得老老实实。
侯方域再有才华,再厉害不过是靠着家父,才敢肆无忌惮。
如今侯家灭门,没有了靠山,侯方域很快变成软弱无能的书生!
洛阳城,孙府。
孙之獬愤怒冲倪元璐喊道:“杨嗣昌此獠,太心狠手辣了!公然灭马公、侯公满门,这是未曾把朝廷放在眼里!”
“依照本官看来,杨嗣昌就是董卓、是曹操,他想篡明自立!”
孙之獬,明末著名汉奸,明朝灭亡,投降清朝,提出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政策,靠着破坏汉人,他当上了满清礼部右侍郎,煊赫一时。
倪元璐乃明末大臣,曾官至户部、礼部尚书,历史上,李自成攻破京城,其殉国自杀。
按理来说,孙之獬这等奸臣,是不该与倪元璐这种清正忠贞的臣子,有所交往。
只是时势变化太快,东林党遭到毁灭性打击,倪元璐这种浙江出身官员,为求自保,不得不与山东、河南等地文官交往。
孙之獬乃山东淄川县人士,平时装作正气凛然,偏偏长相端正,很具有欺骗性。
一来二去,双方也就认识了。
倪元璐与侯恂交好,曾公然为其打抱不平,遭到杨嗣昌报复,罢免官职,赋闲在家。
孙之獬借此,与倪元璐拉近关系,博取名声,才有刚才一幕。
“唉!”
倪元璐对朝廷非常失望,南明危在旦夕,杨嗣昌睚眦必报,全然不顾大局,对马士英、侯恂行酷烈手段。
如此一来,虽然一定程度上,树立了权威,但也遭到官员记恨。
说实话,若非倪元璐不赞同大乾施政理念,恐怕早就离开南明,去往南京了。
即便如此,倪元璐也有些心灰意冷,准备游历天下,潜心著作,不参与政事。
倪元璐忧心忡忡道:“杨嗣昌做得太过了!瑶草公即便有诸多不是,也不该灭其满门啊!”
“就是!”孙之獬愤恨道:“若天下人都像杨嗣昌这样,朝廷还要不要做事?”
“杨嗣昌虽然有拥立之功,做了一些事,但对外剿匪,毫无功劳。”
“杨嗣昌镇守山东近三年,除了浪费朝廷钱粮,训练一支不知所谓的新军,可有收复半寸土地?”
“若非朝廷与伪乾议和,恐怕山东也保不住。”
孙之獬对杨嗣昌愤恨,是有原因的,杨嗣昌在山东,为了筹集军饷钱粮,必然会与当地官绅,有利益冲突。
孙之獬所在家族,亦受到逼迫,出了很多钱粮。
大明还在时,孙之獬就多次上奏,弹劾杨嗣昌,可惜人家位高权重,又有大军在手,即便是崇祯也不敢轻动。
孙之獬弹劾,如同牛入大海,杳无音信。
南明建立,孙之獬毫不犹豫投靠马士英,与杨嗣昌作对,如今靠山被灭,新仇旧恨,自然恨之入骨。
孙之獬诋毁杨嗣昌,不足为奇。
倪元璐叹道:“不管怎么说,杨嗣昌还是有功的,只希望他日后能有所改变,事事以国事为重,振兴大明!”
“哼!杨嗣昌有何功?”孙之獬不屑道:“汝玉(倪元璐字),本官准备投靠九亨公,联合官员,铲除杨嗣昌这个奸贼!”
“你可愿助吾等一臂之力?”
“不了!”倪元璐神情低落,摇头道:“此刻,朝廷经不起折腾了!”
“别斗了!希望杨嗣昌,能保住朝廷吧。”
“汝玉,你何时变得如此沮丧?”孙之獬大喝道:“莫非你要向杨贼低头,换取权势富贵吧?”
“本官绝不允许,杨嗣昌此獠在朝廷耀武扬威,肆无忌惮!”
说实话,孙之獬这种汉奸,说起正义凛然空话,有着滑稽荒唐的即视感。
可惜,世界上奸贼最擅欺骗,往往会伪装成好人。
若非知道历史,谁又能想到,孙之獬会是提出留头不留发的大汉奸?
可悲可叹!
“非也!”倪元璐落寞道:“老夫欲离开洛阳,游历山水,醉心书画文章,朝廷大事,就拜托你们了。”
说完,倪元璐转身离去,背影孤独凄凉。
孙之獬满脸愕然,费尽心思拉拢倪元璐,没想到对方就辞官了?
亏大了!
孙之獬之所以与倪元璐交好,是他名声不错,想着给自己找条后路。
因为,孙之獬知道,就算有朝一日,大乾军打过来,凭借倪元璐声望,也不会有事。
而自己就不好说了,若能交好倪元璐,有其名声担保,说不定有机会进入新朝。
殊不知,孙之獬早已进了李宏毅黑名单,不管其如何挣扎,也免不了凌迟处死。
三千刀一刀不能少!!
走出孙府,倪元璐望向南方,心神恍惚,良久叹道:“或许老夫该回家乡一趟了!”
“听说江南繁荣昌盛,宛若仙境,也不知传言是否属实。”
南明朝廷接连动荡,许多官员被迫做出选择,或加入洪杨二党,争权夺利。
或心灰意冷,离开朝廷,避世不出。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