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科的另一个医生也问叶青云。
“那倒不然,白虎汤治疗热痹是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辩证要点,不必拘泥于里热是否炽盛。”
";白虎汤大家应该很熟吧,白虎汤中用石膏,知甘粳米四般熬,津伤口渴与烦热,气弱加参力更饶。";
“方中生石膏味辛甘寒,辛可以解肌,甘可以守中,寒则能清热,故白虎汤可以清解表里上下内外之热,尤以治胃热弥漫见长。知母苦寒而润,既能清热,又能滋阴养液。“
”知母与石膏相配,既清阳明独盛之热,又能养护津液。炙甘草、粳米,甘温益气,滋养后天化源,又可以监制石膏、知母之寒凉,使其清热而不损脾胃之阳,共成辛寒清热之重剂。“
张树清问叶青云,“叶医生,那白虎汤真的那么出名吗?”
“嗯 ,王子接《绛雪园古方选注》说:“白虎汤治阳明经表里俱热,与调胃承气汤为对峙。调胃承气导阳明腑中热邪,白虎泄阳明经中热邪。石膏泄阳,知母滋阴,粳米缓阳明之阳,甘草缓阳明之阴。因石膏性重,知母性滑,恐其疾趋于下,另设煎法,以米熟汤成,俾辛寒重滑之性,得甘草、粳米载之于上,逗留中宫,成清化之功。”
“那么白虎汤在临床上有什么加减变化呢?”张树清继追问。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本方的应用范围都极其广泛。比如,在《活人书》中,有人在此方的基础上加了苍术,取名为“苍术白虎汤”,专门用来治疗湿温多汗且足部发冷的病症。";
";而在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里,则使用本方来应对夏日中暑所导致的热毒症状,像是出汗多却怕冷、身体发热还感到口渴难耐等等。";
";至于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呢,也是运用本方来缓解因暑毒引起的烦躁不安,身体发热、痰多气盛、头痛口干以及极度口渴这些问题。";
";除此之外,《温热经纬》将本方与羚羊角、犀角相搭配,命名为“羚犀白虎汤”,用以医治温病时气血两燔这种严重状况,对于高热导致神志昏迷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有着显着疗效。";
";《成方切用》则是把本方加上柴胡、黄芩还有半夏,组成了“柴胡石膏汤”,对暑天咳嗽气喘又口渴的病症能够发挥作用。";
";再看《温病条辨》,它通过在本方中加入玄参和犀角,形成了“化斑汤”,可用于处理温病时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以及身上出现斑点等情况,就连《集验良方》也利用本方来治疗中暑,特别是那些口渴得厉害想要喝水、身体发热、头脑晕眩等不适之症。";
";《医学入门》这部典籍运用本方来治疗所有时节流行的疫病、各类杂症、胃部过热、咳嗽不止、身上发斑以及小孩子的疱疹、风疹、潜伏发热等病症。";
";而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新,它给本方加入了葱白、豆豉、细辛这几味药材后,将其命名为葱豉白虎汤,专门用来医治温病体内有热毒,但又受到外部风寒束缚所导致的病症.";
";另外,如果再往本方里添加大黄和芒硝,就会变成白虎承气汤,可以用于治疗因温毒引发的身体发斑、心情烦躁、胡言乱语且难以入眠的症状。";
有人问叶医生道:“既然古代白虎汤有如此多样的用途,那到了现代,白虎汤又都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?”